
在5G直播、AI算力、云存储等场景中,数据洪流以每秒数TB的速度奔涌。支撑这场“数据大航海”的幕后英雄,正是光模块——这个将电信号与光信号精准转换的“光通信翻译官”。 而光模块的封装技术,则是决定其性能、成本与适用场景的“基因密码”。从1995年GBIC的“巨无霸”时代,到如今QSFP-DD的“纳米级”集成,光模块封装经历了怎样的技术跃迁? 本文将用通俗语言,带您穿越光模块的封装进化史,并附上封装类型与匹配速率的详细表格。 一、第一代封装(1995-2000年):标准化初探,从“手工作坊”到“工业流水线” 背景:90年代中期,光纤通信进入高速发展期,但光模块市场处于“野蛮生长”状态——不同厂商的模块尺寸、接口、引脚定义各异,导致设备间无法互通。1995年,运营商与设备商联合成立MSA(多源协议)组织,推动光模块标准化,第一代封装技术应运而生。 代表封装: 1、1×9封装: 特点:焊接型设计...
在光纤通信领域,波分复用(WDM)技术是提升光纤传输容量的关键手段,而CWDM(粗波分复用,Coarse 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)作为 WDM 技术的重要分支,凭借其低成本、易部署等特点,在特定场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。以下小易将从定义、工作原理、关键特性、波长规划、应用场景、优势与局限等方面,对CWDM进行详细解析。 一、CWDM的定义与核心原理 1.定义 CWDM是一种通过在一根光纤中同时传输多个不同波长的光信号,实现光纤带宽复用的技术。与密集波分复用(DWDM)相比,其波长间隔更“粗”(通常为20nm),因此得名 “粗波分复用”。 2. 工作原理 CWDM 系统的核心原理是波长分割复用: l发送端:通过合波器(MUX)将多个不同波长的光信号(来自不同的数据源)汇聚到一根光纤中传输; l 传输过程:不同波长的光信号在光纤中独立传播,互不干...
光纤通信里的“两兄弟”CWDM和DWDM,名字只差一个字母,差别可大了去!今天一文讲透核心差异,小易帮你快速分清~ 一、传输容量:天差地别 从技术层面看,二者均基于波分复用技术,但在关键参数上有显著不同。 ·DWDM(密集波分复用)波长间隔超小(0.8-2nm),能塞下几十甚至上百个波长,一根光纤轻松扛Tbit/s级带宽,妥妥的 “高速公路”,适合骨干网、数据中心互联等超大量级传输。 ·CWDM(粗波分复用)波长间隔宽(20nm),一般最多 18 个波长,容量多在百Gbit/s级,像 “城市快速路”,够用但不贪多。 二、CWDM VS DWDM 三、选型口诀 CWDM用“宽松车道”跑短距、低成本;DWDM用“密集车道”跑长距、大容量。 5G前传、园区互联、临时链路 → CWDM; 跨省骨干、数据中心、200km+ → DWDM。 简单说,DWDM是“性能控”,CWDM是“性价比之王”。你在...
微信公众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