博客 - 易天光通信
博客

10G BiDi SFP+ 光模块SC与LC接口对比分析及部署场景建议

  • August 08. 2025

随着数据中心、企业网络和运营商网络对高速光通信需求的不断提升,10G BiDi SFP+ 光模块因其单纤双向(BiDi)传输特性,凭借节省光纤资源、部署灵活等优势,成为当前主流的短距离光通信解决方案之一。BiDi光模块中,SC(Subscriber Connector)与 LC(Lucent Connector)作为常见的光纤接口类型,虽然功能相同,但在物理结构、连接方式及部署场景上存在显著差异。本文将围绕这两类接口的结构特点与适用场景进行深入分析,帮助大家在实际部署中做出更优选择。


一、核心差异:结构与空间效率

1. SC接口

结构形式:采用方形插拔式(Snap-in)接口,具有较大的插芯直径(2.5mm陶瓷插芯)。

尺寸较大:占用较多的空间,不适合高密度布线环境。

兼容性:支持单模光纤,在低密度或早期网络中应用广泛。

2. LC接口

结构形式:使用小型化锁扣式(Latching)接口,插芯直径为1.25mm,仅为SC的一半。

体积更小:适合于高密度部署,如数据中心、交换机前板接口密集区域。

成本与工艺:制造工艺复杂,但高密度设计可降低整体布线成本。


二、10G BiDi技术特性与接口适配性

1.BiDi技术原理:神奇的单纤双向传输

BiDi 技术采用了波分复用(WDM)技术,利用不同波长(如1310nm/1550nm)实现同一根光纤的双向通信,节省50%光纤资源。

2.典型应用中的接口表现

1)10G BiDi SFP+ 模块:LC单工接口,传输距离达80km(1490/1550nm波长组合),支持骨干网、城域网等长距离传输的场景。


2)40G BiDi QSFP+ 模块:LC双工接口,采用两个20Gbps通道,传输距离100m(OM3)至150m(OM4),适用于10G-40G网络升级。


3.接口与BiDi的协同效应

·LC接口:BiDi单纤模块高度适配,其小型化设计进一步压缩空间占用,成为高密度场景(如数据中心核心交换区)的首选。

·SC接口:虽支持BiDi技术,但体积劣势限制了其在高密度环境中的应用,更多用于低密度工业网络或单模长距离传输。


三、主推10G BiDi SC接口的核心逻辑

1.低密度网络的灵活性

·布线简洁性:SC接口的插拔式锁扣设计操作直观,适合对空间密度要求不高的场景(如监控网络、分支机构互联)。

·扩展性:虽端口密度低于LC,但SC接口的模块化设计支持灵活扩展,满足低密度网络逐步升级的需求。

2.典型应用案例:

·工业控制网络:低密度、长距离传输需求下,SC接口的BiDi模块可显著减少光纤铺设成本。

·旧设备升级:在保留原有SC接口设备的基础上,通过BiDi技术提升传输速率,实现“零成本”布线迁移。


四、场景建议:按需选择才是王道


建议

·对于新建或升级的高速网络项目,优先选择LC接口的BiDi SFP+模块;

·若项目存在大量原有SC设备,可考虑兼容性部署SC接口模块,并逐步过渡到LC接口;

·在特定行业或特殊环境中,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接口类型,兼顾性能与运维便利性。


10G BiDi SFP+ 光模块中的 SC 与 LC 接口各有千秋。在进行网络部署时,我们要根据实际的应用场景和需求,选择最适合的接口。希望本篇文章帮助大家在实际部署中做出更优选择。

© 版权: 2025 深圳易天光通信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.粤ICP备2021018251号-1

支持IPv6网络


向上

留言

留言

    如果您对我们的产品感兴趣并想了解更多详细信息,请在此处留言,我们将尽快答复您。

  • #
  • #
  • #